【您愛這個國家,這個國家愛您嗎?】林本利蘋論//若果年輕人根本感受不到國家和當權者的愛護之心,又怎能培養出愛國情操?九七回歸後,首任特首董建華推行教育改革,漠視中國歷史科,通識科變成必修科。通識科其中一個單元「現代中國」,詳盡講解上世紀50至70年代,內地權力鬥爭出現的連串運動,包括土地改革、三面紅旗、三反五反、大躍進、文化大革命等。大躍進帶來大饑荒,估計餓死幾千萬人;在連串政治運動中,家人、朋友、師生互相批鬥,數以千萬人含冤或枉死,十來歲學生認識到新中國歷史,又怎能不提心吊膽,膽顫心驚?即使1978年鄧小平上台,中國推行經濟開放及改革政策,但政治體制一直沒有改革,權力鬥爭不絕,大量失勢官員遭到清算,講真話的人隨時性命不保。在自由開放的香港,年輕人對六四事件及內地專制政權有所認識,自然感到懼怕。
根據中大及港大的調查,港人(特別是年輕人)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及北京奧運後開始大幅下降,到底是甚麼原因使然,中央及特區政府實應深入研究。是因為內地毒奶粉事件和其他食品及建築安全醜聞?是因為一簽多行而引致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置業、購物和產子,推高樓價物價,對港人造成諸多不便,妨礙正常生活?抑或是因為劉曉波及其他內地維權人士被囚?以及中央再三封殺香港普選?原本傳統泛民是走「和理非」路線爭取普選,但在中央打壓下,激進本土派冒起,中央實應檢視過去的治港方針。
......過去180年的庚子年,中國經歷過鴉片戰爭(1840)、八國聯軍侵華(1900),以及大躍進和大饑荒(1960) 。今年庚子年(2020),中國同樣處於歷史轉折點,天災人禍不絕,是否走回頭路,是禍是福,前途繫於當權者一念之間!//
#庚子年 #諫書 #蘋論 #蘋果日報 #林本利 #下周財經版見